聽倩玲老師演講,真的只能用「聽君一席話,勝讀十年書」來形容。

 

參加了夢二國小英語組的研習後,

有個疑問一直盤旋在我的腦海中,揮之不去:

翻轉、遊戲、桌遊。國小英文似乎充滿了遊戲和各式活動,但帶完遊戲活動後,孩子真的有學到英文嗎?

 

倩玲老師的分享,也讓我一直思考一些問題:

孩子需要甚麼能力?我想給孩子甚麼樣的能力?

我想做甚麼?該如何達成?為什麼我要這麼做?我的英文課是有效的嗎?

背單字重要嗎?

 

其實十二歲前的孩子,是能夠自然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(critical period)

為何我們經過國小的英語教育,孩子的英語能力不僅沒有進步,反而變得更懼怕英文,甚至討厭英文?

我們的課本編排是不是把知識破碎化了?讓孩子懼怕學習英語。

 

倩玲老師的作法是:讓課堂充滿故事、歌曲、phonics、和課本。

課本的編排是bottom up。程度由淺到深。

而倩玲老師的作法是top down,先由故事、歌曲帶起,然後才帶入phonics,課本。

 

看到老師分享的影片

影片中,四年級後段的孩子,可以唸出一段短文,

或許他不知道在唸出來的音是甚麼意思,

但至少,孩子做到第一步:開口說英文。

這個影片是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。

 

我覺得學習是看一頭大象,那應該要讓孩子先看到整頭大象,才能讓他知道現在學習的是大象的哪個部位。

所以倩玲老師說的

先提供孩子完整的故事去聽,在提供孩子完整的Phonics練習拼讀。

這樣的教學方式是讓我想要實踐的。

 

我不想要給孩子片段性的知識,

讓他見山不見林;

我不想要每堂課都是遊戲活動,

孩子上課很熱鬧,下課不知道。

 

我想要給孩子安全的英語學習環境,

讓他覺得學英文是沒有壓力的;

我想要給孩子帶得走的能力,

讓他覺得學英文是有用的。

 

總之,

接下來,就是實踐了。

 

以下是節錄倩玲老師演講的筆記:

 

◆文法重要嗎?英語只是溝通的工具。

◆台灣的英語教育有問題

◆每課單字只有五個,孩子只是靠短期記憶,來考試。但長期下來,造成英語的雙峰現象。

◆聽,才是我們最大的問題啊。

◆指南英語教學學校日簡報(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5oL0IAFuTWs)

◆豐富的語言輸入:唱歌、故事、影片

◆拼讀識字需要時間和練習:發音和解碼,但不要求死背拼字。(自然拼音phonics和拼音小書decodable books)

◆孩子需要中文,就給他阿~

◆字母放在黑板旁邊,孩子考試就給他們看阿~

◆語文課,就是坐下來念書吧!

◆讓孩子覺得安全,他就願意去嘗試。(扶堂老師和倩玲老師都有提到這點)

◆只是玩遊戲,English如何要有input?

◆我們國家教育最沒有的,就是「等」。

◆老師在課堂上不斷地教不斷地重複,只是被塞入短期記憶區。(這不就是我一直對遊戲式英文的疑問嗎?)

◆繪本打開都是英文,那就給中文阿

◆不要太在意齊頭式平等,就各憑本事吧!(評量:繪本唸讀 加分用)

◆字母(注音標示)→自然拼音→拼音小書

◆學語言是甚麼?不要給片段式的知識。故事是個好東西OwO

 

"備註:此篇文章為研習筆記,內容皆取自本次研習講師,

若有侵犯版權,煩請告知,會立即處理,謝謝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a880275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