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老師,你會不會回來?」

只有真正身處在這樣的環境,和孩子們相處,

並且聽到孩子哽咽地講出這句話的當下,

我才能體會當初山中大叔內心的不捨和掙扎。

 

六月,是個畢業季節。

孩子開心畢業,有些老師也要畢業了。

因為這裡位處偏遠,而校內多為代理教師,

孩子們早已習慣每年來來去去的不同老師們。

 

但習慣不代表麻木。

 

得知老師要離開的當下,

孩子們露出了震驚與難以置信的神情。

似乎還不能接受這突如其來的消息。

 

接下來,

便是哭得稀哩嘩啦不能自己的一群老師和孩子們。

 

孩子們平時課堂間天真調皮,和這時的脆弱形成強烈對比。

 

我想起了兒福聯盟的這部微電影

片中的婕欣總是小心翼翼,深怕惹大人生氣,下一秒又要遺棄自己。

而這裡的孩子,不也一樣嗎?

雖然平時看來天真爛漫,但每到這時,心中都要承擔著老師即將離開的恐懼。

 

而在教室裡,

那位老師,也是我的同學,她那哭得不能自己的畫面,直到現在還烙印在我的心上,

離別對孩子來說是個必須承擔的痛,對老師來說何嘗不是呢?

 

孩子不說,不代表不在乎。

連看似開朗樂觀的男孩,

也在臉書寫下了:所以你要回來跟我們一起玩,我要把我眼睛的水龍頭關起來。

讀到這段文字的當下,鼻頭一酸。

 

有位孩子剛剛在臉書密了我:問你哦,你會留在這到我們畢業嗎?

簡簡單單的幾個字,但我卻潸然淚下。

 

我的回答是:會。

 

給予孩子一個穩定的陪伴。

這是我當初堅持到偏鄉服務、現在也繼續支持我的信念。

 

縱使這裡交通不便(想我昨天下山差點倒車沒倒好全車滑到懸崖下大家七天後見)

教學之外的事務繁多

但每每接受到孩子小小的貼心舉動,

都會讓我感動好久。

 

因為和一位孩子的小約定,

我買了巧克力給她,並再三囑咐她要分給全班吃。

班上總共6個人,而巧克力有12片。

我說,沒關係,你們一個人兩片,剛剛好。

另一個孩子說,老師,這樣你就沒得吃了耶。

推來阻去。最後她把她自己的那片給了我。

明明自己也很想吃。

 

另外,

期末我們辦了畢業烤。

因為處理事務晚到的我,

一到現場就被孩子簇擁著。

從不用擔心餓著,

因為孩子看到空著的碗,

就會輪番接力詢問:老師,你要不要吃這個?

烤棉花糖,要實在的在熱烘烘的火爐旁站上許久。

平時調皮的孩子也碰跳來我面前:「老師,你要不要吃一塊?」

這裡的孩子就是這麼單純而貼心。

 

當然,和孩子的相處不總是會那麼地順遂。

 

學校的一位孩子,父母親在外工作,算是隔代教養的孩子。

她自己一個人獨居在一間套房裡。

套房很大,但雜物很多,連走道都是窄窄的一條。

問她為什麼不搬去跟爺爺住,她說這裡跟媽媽住比較習慣,即使媽媽因工作時常不在家。

 

這個孩子,在上學期末因為作業缺交考試缺考和我起了衝突。

我們的關係在那時候到達冰點。

她會對我怒顏相對、有時甚至出言不遜。

和其他老師討論溝通後,我放軟了姿態,給她空間。

在半年後,我們終於能夠恢復交流。

而現在,我們還能在辦公室坐下,她聽著我教授英文。

對於這樣的轉變,我十分的珍惜。

 

或許我是個笨蛋吧。

總覺得,不是正式老師,說出想要留在這邊是出自於自願,而非無處可去而被迫留下,聽來不是那麼讓人信服。

所以我要認真準備考上正式,

因為當我能夠考上正式,

卻還是選擇留在豐山,

這才是真正出自於我個人意志的選擇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a880275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